日前,河北省張家口市發布政策,鼓勵實行現房銷售,逐步推進取消公攤。此前,湖南省衡陽市也明確宣布,自2025年1月1日起,當地商品房將實行按套內建筑面積計價銷售。此外,安徽合肥、廣東肇慶、湖南湘潭等地也相繼發布了相關政策,提及“按套內面積計價銷售”。那么,取消公攤面積計價將對樓市產生怎樣的影響?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。
取消公攤面積計價會降低購房成本和使用支出嗎?
從各地實施效果及業內人士分析來看,無論是按建筑面積計價,還是按套內面積計價,僅是計算方式不同,購房者的實際成本并不會因此發生變化。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吳璟指出,一套總價200萬元的商品房,若建筑面積為100平方米,套內建筑面積為80平方米,既可按建筑面積2萬元/平方米計價,也可按套內建筑面積2.5萬元/平方米計價,雖然計價方式不同,但總價不變。
相關的供暖費和物業費也不會因計價方式的改變而發生變化。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,物業費和供暖費通常按建筑面積收取,因為公攤部分的公共空間需要物業管理,而這些空間恰恰是物業應重點投入的區域。目前,已落地采用套內面積計價的城市,如肇慶,物業費仍按原標準計算,取消公攤更多體現在交易環節的計價方式上。
總體來看,按套內建筑面積計價不影響購房者的實際支出,現行規定也不影響交易稅費和物業費、采暖費等的計算。
如何進一步優化得房率?
公攤是居住建筑組成的一部分,拋開品質單純追求高得房率或低公攤面積并不可取,關鍵的是要實現透明、合理和優化。吳璟表示,要讓消費者清楚了解公攤的具體用途,進一步保障購房者的知情權。開發企業也在不斷優化戶型設計,將公攤面積配置到居住者獲得感更強的門廳、電梯間等部分,實現良性的得房率優化。
一些城市正通過調整容積率計算規則的方式讓利于民。青島、杭州等城市出臺新規,規定小區內部分公共設施和公共空間不再計入容積率或打折計入,套內陽臺部分也享受打折優惠,這些空間相當于“贈送”給購房者,不再計入公共建筑面積甚至套內建筑面積。
公攤面積如何變得更透明?
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,好房子建設有四大要素,即安全、舒適、綠色、智慧。“房屋銷售環節取消公攤”即是舒適標準的重要體現。過去,由于公攤面積計入方式不透明和合同條款含糊,購房者總感覺得房率較低,權益受損。對購房者而言,所購即所得、戶型不縮水、交易公開透明,是購房滿意度的關鍵所在。
專家表示,為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,還需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。公眾對取消公攤的討論是希望公攤部分更加透明、優化。下一步,應通過多部門政策合力,鼓勵開發商既重視房屋面積的改善提升,也重視小區公共空間的豐富供給,從而顯著提升居住質量,有力提振住房消費。
張家港房產網App
好房隨時掌握